22米长的钢铁大鸟蹲在长春,比公交车还大一圈,12吨体重压得地皮发颤,可它肚子里没发动机,也装不上真子弹,却照样把人勾得死死的。白帝,这名字听着像修仙,其实就是个科幻模型,但背后藏着中国航空圈最野的梦——把动画片里的东西搬进车间。
很多人第一眼把它当军事机密,其实它归中航环球管,主业是做文化宣传,跟拍电影的差不多。他们攒了个“南天门”宇宙,母舰叫鸾鸟,僚机是白帝,地面还有机甲当保安,整套设定跟写小说一样细,连离子炮的射程都编进表格。长春那架1比1模型就是给粉丝打卡用的,舱盖能掀开,坐进去拍照发圈,秒变太空飞行员。
别急着笑模型不能飞,美国X-37B早就在天上跑圈了,毛子也画过“螺旋”草图,空天飞机谁都想搞。真正卡脖子的是燃料,飞机得先烧煤油冲出大气层,再换液氧液氢在真空里推,中间还不能熄火,这切换难度跟边跑马拉松边换鞋差不多。材料更头疼,外壳要扛住两千度高温,还得轻得像塑料,现在最顶级的陶瓷涂层也只能挺几分钟,离来回穿梭差着十万八千里。
飞控系统也抓狂,大气层里有空气能转舵,太空没风全靠小喷口喷气调姿态,两种玩法混在一起,电脑得同时精通游泳和蹦极。人工智能现在能开车,但让它在太空打架,算路还得再喂几十年数据。所以白帝现在就是个壳子,里面没电路没油路,纯靠颜值撑场子。
可壳子也不是随便捏的,机身曲线得算风洞,座舱布局得让飞行员够得着按钮,这些细节全按真飞机流程走一遍。换句话说,哪怕当展品,也得先过工程师的手,设计图和真家伙用的是同一套软件,哪天技术到位了,外壳直接能上生产线。这就跟先搭好乐高再考虑装马达一个道理。
中航环球把科幻做成IP,其实玩的是曲线救国。老百姓觉得酷,小孩想当工程师,投资人才肯掏钱砸研发。美国当年靠星球大战忽悠苏联,中国现在用南天门给自己人打鸡血,套路差不多,效果却更实在。毕竟高超音速、可重复使用火箭这些技术已经摸到边了,白帝不是纯幻想,更像一张倒计时的进度条。
有人问这玩意真要打仗怎么办,其实模型旁边就贴着小字:技术验证用。意思是先画饼,再慢慢烙,烙不烙得熟看材料厂和程序员的本事。哪天离子炮不靠谱,换成激光也行;人工智能太蠢,留个人工座位也能飞。思路是先把坑占住,技术迭代慢慢来,总比对手连坑都没挖强。
长春展馆里最逗的是保安大叔,每天被问三百遍“这飞机能开吗”,他统一回答“能开,得插上电”。听着像段子,其实话里有话:电力推进在太空真有用,离子发动机现在就靠电吃饭,虽然推力小得可怜,但架不住能烧几个月,长途快递够用。大叔不懂公式,却歪打正着戳中技术路线。
游客拍完照去隔壁纪念品店,能买到白帝积木和鸾鸟马克杯,五十块一个钥匙扣卖得比门票还快。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它们在给工程师发工资。文化公司靠周边回血,研发部门才能继续烧仿真软件,循环一圈,模型就成了造血机器,比单纯喊口号强太多。
有人担心这项目烧钱太多,其实账得这么算:造模型用的复合材料、3D打印、精密装配,全是现成的产业链,今天给白帝做蒙皮,明天就能给民航机减重,技术外溢稳赚不赔。再说,年轻人因为这架假飞机去学航空专业,毕业就能造真家伙,这笔人才账没法用计算器摁。
国际媒体看见照片又开始唱“中国威胁论”,其实模型就在展馆里随便拍,连围栏都没有,真间谍早看腻了。倒是国内军迷一边流口水一边吐槽“发动机呢”,官方回复永远是“在做了”,跟催更的弹幕一样默契。这种互动反而让项目活起来,比冷冰冰的招标书更有生命力。
说到底,白帝现在就是个巨型预告片,告诉你“我们想过要这么飞”。至于能不能飞,得看后面一排实验室的进度条:高温合金什么时候不脆了,氢燃料什么时候不炸了,AI什么时候不傻了。模型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把想象钉在墙上,天天提醒工程师别忘了抬头看星星。
所以下次有人吐槽“假飞机浪费钱”,就把他拖进舱里坐坐,再让他摸摸外壳的焊缝。告诉他这玩意儿现在虽然不会喷火,但它身上每一颗铆钉都在等一个未来,那个未来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更快。毕竟,谁小时候没拿纸板做过翅膀,后来真有人把它变成了波音空客。
白帝蹲在那儿,像只吃饱的金属鲲,懒洋洋晒着东北的太阳,肚子里空空的,却装着一整个行业的盼头。你说它到底能不能飞?我猜它自己也在等答案,要不怎么把座舱灯留到晚上十点才关呢。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柏瑞配资,易配通配资,专业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