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电动自行车也多次引发火灾事故。据国家消防救援局通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2021年是1.8万起,2023年就迅速增加到2.5万起。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急剧增加,暴露出电动自行车在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管理等全链条存在的不足。
对此,2024年4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一年以来,各地的全链条整治行动是如何在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发现并破解电动自行车安全的难点问题呢?《新闻调查》在北京展开调查↓↓↓
前端治理 源头治理
标准强化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引发火灾,原因既包括锂电池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包括锂电池后续是否恰当使用。比如违规篡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拼改装,是使用环节的关键性问题。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鹏林:违规篡改主要包括改电池、改限速等,其中改电池包括改装大容量电池、超重电池、高电压电池,还有就是存在铅酸电池改锂电池的情况。另外就是改限速,需要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会导致线路发热,也会引发一些起火的风险。
目前,《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维持了旧版标准中有关最高设计车速的规定,即具有电驱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5公里。但是,根据记者早前的调查发现,卖车附赠解速服务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有的门店甚至引导消费者先上牌、后解速,这样解限速就从门店行为变成了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从而规避监管。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处副处长 任宝健:实际上包括解限速,人们并不认为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还认为是一种增值服务。解限速之所以比较难以查处,它不再像人们想象的动扳手、大动干戈地去解限速,只需要通过软件操作改变一些控制器、限速器上的参数,通过手机操作,电动自行车的限速就被解开了。
采访中记者普遍谈到,违规篡改等难点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标准完善,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执法,还涉及对于特殊行业的社会管理。目前在外卖快递等即时配送行业,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骑手必备的交通工具。但是,为了追求高速度、长续航,在这些行业里,改装超标电池的问题很普遍。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处副处长 任宝健:所谓的大电池其实就是用在摩托车上的电池。电动自行车电池额定电压应该是48伏,他会把一个额定电压60伏、72伏,甚至80伏以上的电池放在这。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池会造成电动自行车线路过载,产生高温,引起电动自行车起火。
相关管理部门也谈到,在外卖快递等即时配送行业,不仅存在改装超标电池的问题,很多骑手的车辆本身就是超标的。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外卖快递等即时配送行业也在做一些尝试,以改善车辆和电池的相关问题。在北京的盒马鲜生配送站点记者看到,企业为专职骑手采购了统一的车辆,并配备专车专用的电池。骑手只需要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从站点的换电柜里取出电池使用,并不需要支付费用。
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对于类似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商业模式,较难采取统一购置车辆的方式。但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些企业的骑手大量在使用换电柜的电池。
目前看来,换电模式使得骑手入户充电的概率大大减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骑手的续航需求,减少使用超标电池的情况。但是,换电柜本身是否就绝对安全呢?
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副处长 许晶:这几年随着换电设施的普及率、使用率越来越高,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乱象。有一些小品牌的换电设施企业,可能柜子里的投放电池的标准不太安全。我们也是想通过这次检测,规范它们的运营。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北京市依托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以及其他有检测能力的专业力量,对外卖、快递、闪送等重点行业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开展快速检测,加速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老旧电池。
按照《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电池组防篡改要求电动自行车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这是否意味着换电模式将面临变化呢?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 郭金芝:如果换电柜中的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应当符合相关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如果换电柜里的电池不是原装电池,那么跟整车是不匹配的,就线路来讲,或者是整车的通信协议来讲,都是没有经过认证的,这就是一个隐患。改了换电柜的电池,等于是对车辆进行了拼改装。如何把换电模式的合规性再建立起来,这个可能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就共享换电柜制定团体标准。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 郭金芝:目前我们也是针对换电领域的实际问题,正在联合全国的9家行业协会,正在做关于共享换电柜的团体标准。这个团体标准,我们对换电柜中的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应该符合哪些技术要求做了规范。
由此看来,对于即时配送行业,并不是使用换电柜就可以绝对安全,换电柜本身还有很多后续需要完善的工作。同时,对于这一行业车辆超标、车速超标,以及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强调,平台自身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后端治理 疏堵结合
目前,无论是对于锂电池还是电动自行车本身,由于存量风险依然存在,全链条的后端治理就不能松懈。
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北京市消防条例》就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进行了专门规定,明确禁止在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进入电梯轿厢。违规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消防部门表示,对于违规行为,单靠“人防”会有不足和盲区,还需要结合“技防”。在北京市大兴区的某小区,记者看到了一些新的技防措施。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局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科 陈璐:电动自行车在小区进行登记,会给车身上张贴二维码,巡查人员发现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疏散通道里,他通过扫取车身二维码,就能第一时间联系到车主,对车主占用疏散通道这种行为进行劝阻。在登记的同时,在电池上也会安装芯片。电池进楼,就会发生报警。
这套技防设备叫阻梯系统,小区所在的高米店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种在电池上安装芯片,通过单元门和电梯间里的雷达识别触发报警的方式,已经是新一代的阻梯系统了。
在全链条的后端治理上,既然要把楼内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和电池请出楼外,那么就要根据居民需求建设足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场所,并且还要以实惠的价格,让人们更愿意去室外充电。
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副处长 许晶:在末端,消防部门是堵,我们是疏。我们主要是提供更加安全的、便利的、优惠的充电场所,让居民愿意拿到室外去充。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既是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的牵头部门,也是主要负责充电设施建设的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谈到,目前北京市在居民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有136余万个,相对于400余万辆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基本实现3∶1的车桩比。
在费用上,北京市居住区的充电设施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实行价费分离,其中电费执行居民电价,服务费在市场调节价基础上鼓励不高于电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也有街道为居民减免了服务费。
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除了数量和费用等问题,不同区域其实还会有一些特殊的难题。比如大栅栏街道就是典型的平房院落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北京胡同。在这里,集中建充电桩比较困难,为此,街道专门建设了一些充电柜,居民可以把电池拿来放进柜里充电。但记者发现,即使距离充电柜不远,不少居民也并没有去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分别看到了两种简易充电设施,体积较小的简易充电盒设在门外,适用于没有院子的房屋,居民可以直接插上充电。
另一种体积较大的单仓充电柜设在院内,适用于有院子的房屋。
北京市城市管理部门表示,作为新生事物,简易充电设施在后续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升级完善。
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副处长 许晶:我们后续充电设施的建设思路,首先要关注自己辖区内的车辆增长情况,要规范充电设施的使用能力,减少故障。同时还要研究充和停的矛盾,停放和充电的有序衔接、有序规划的问题。全链条的整治工作,就是一个大量的、琐碎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还要通过这次的整治任务,将我们超大城市的治理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要一并往前迈一步,所以很多问题能先行先试的,就必须主动先行先试。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柏瑞配资,易配通配资,专业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